
04
-
落地执行
Be born to perform
好的设计得不到好的执行等于零
设计输出后的落地执行,是设计价值是否体现的关键,通过长期合作,帮助客户建立完善的资源配称,通过市场跟踪反馈,进行长期深度的战略研究。
你知道什么是设计吗?你知道设计的真谛在哪里吗?常常有人说,哎呀,设计行业多好干啊,你会画图、有审美、有创意,那人民币不是手到擒来吗?对于这样的话我想我只能沉默,都说外行人不懂内行,设计究竟是什么,恐怕要你自己踏入这个行业才能真正明白了。设计它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就像是一个长相不那么出众的人,我给你包装一下,你一样可以变成美女。
我经常听到一些老板讲,我们有全球最好的设备,也有很多工人,就是没有一个好品牌,只能给其他品牌做代工,赚个辛苦钱。我们计划要做一个全球高端品牌,你们能不能给我画个logo,我的预算很多,两千块钱够不够。我终于知道你为什么没有品牌了,因为你根本就没尊重过品牌,我给你设计一个宝马LOGO你就是宝马吗?LOGO不代表品牌,品牌有标准化打造,现场管理系统,督导系统,运营系统,竞品评估,商圈规划等等,这些也都是品牌的基础,最最重要的是你要有做品牌的心,还要对品牌舍得投入,因为在最寒冷的冬天,品牌会像羽绒服一样给你温暖。
曾经有一家公司聘请我们去给他们企业做企业文化的梳理,我们希望能听一下BOSS对这件事的想法,可是BOSS太忙,见不到。我们做了调研,做了初步方案,提案当天负责的经理给我们介绍了一下出席提案会的人员,除了项目对接人,其他人都是新人,有一个是四天前刚入职的,看过方案后,每个人都提出了不同建议,让我们回去修改,可是我们不知道下次提案这些人还在不在,也不知道会不会再换一波新人给我们提意见,我们果断放弃了这个项目,我们也希望老板们能看到这个笑话。设计不是随便哪些人都能够指手画脚的,我们都希望是真正有审美、懂设计的人来给我们提供意见,让我们能做的更加满意。这样一来,你客户满意,我们也提升了设计水平,更明白客户对某一种设计的需求,这就不是一举两得的事儿吗?
很多客户想要用设计来包装自己,或许是为了宣传他们的产品或是其他东西,但是似乎很在意价格,其实设计师也在意价格,有时候800块钱一个logo都能吓走客户,还被骂抢钱呢!其实如果你真是只为了个logo完全没必要找设计公司,找字库打上个名字不就行了,就像是感冒了,随便买点感冒药吃了就好了,其实这就是两者之间存在的认知距离,很遥远,有时候客户来电话第一句话是:你好,第二句就是:你们做个LOGO多少钱?我一般都会耐心询问对方是做什么行业的,未来有什么样的发展规划,可是客户会不耐烦的说,我就是设计个LOGO你问这么多干嘛?这回答其实是很不负责任的,设计之前,我们是要搞清楚你要干什么?你是要开连锁店还是要做微商,是做产品还是做服务,总之我们是在给你解决问题,而没有恶意,我们也是一种阳光产业,我们有收费标准,贵也有贵的原因,但是主要原不是价格,而是你要解决多少问题,我们要给你设计哪些项目,让你的品牌能够健康长成。
我们做公司也七八年了,见了不少的客户,合作之前总是强调只要方案满意,绝不差钱,但是方案好了,你们的展会倒是不开了,我们去哪儿说理呢?一句不好意思就给打发了,我们却熬了整夜整夜的通宵赶方案,合作一定是互惠互利,预付款是合作的最基本保障,所以我们拒绝一切先出方案看看的客户,因为我们知道那些能先出方案看看的设计师生活是多么困难。
我有一个同为设计师的朋友,她们团队接了一个葡萄酒品牌的宣传项目,为了这个项目天天熬夜加班,熬了有一个月,眼看着快到发布会了,客户突然说他们不需要宣传了,然后说非常抱歉,我们可以补偿。我听完以后很为朋友抱不平,为了这个项目她们整个团队付出了非常多的心血,就是为了给客户留下一个好印象,现在突然说不需要了,就像是一盆冷水狠狠地浇在她的头上,不被认可的设计,我想是最让人觉得无力的吧。
设计是连接工业和商业的桥梁。城市建设、建筑规划、个人形象,很多很多物件的成型都离不开设计,由此就要求设计师们在做设计之前要对事物进行重新审视,将人们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各种事物以另外一种陌生化的方式再表达再设计,设计就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对设计本质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这种挖掘和探索的过程来源于对生活的思考和设计师敏锐的观察力。不断的探索生活、观察生活,你会发现,你会越来越懂什么是设计。
而点策设计要做的,就是不断在产业创新与新旧动能转换的思维中助推行业的再发展。
熟悉的旋律,因为传唱
熟悉的品牌,因为传播
dc@doodc.com
做设计,找点策!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